第四章 转战(十六)-《天纵莫敌》
第(2/3)页
李本一的工作就是在这个地方把日军运送辎重的船只给打掉,让日军因为辎重遭劫不得不停下来。日本只要一停下来,李本一就算是完成了任务,能够抢下一些物资自然是好,如果抢不下,就全部沉进水里。
如果日军不停步,就凭身上带的装备与弹药完全不可能与1055、1056团对攻,如果停下来,主动权就掌握在我们的手里,是让徐乐和刘克己们去零打碎敲,还是让刘伯龙陈正信们去正面埋伏,全看自己高兴。
李本一知道自己的工作竟然这么简单,有点失望,他跟着171师在上海打了几个月,从来没有干过这种事,要打就真刀真枪的干,你一枪过来,我一枪过去,枪枪咬肉。如果不是在富阳游了一趟钱塘江,李本一还真有点看不起这种打法,如果按照他之前的做法,一定是把自己的部队拉上去,跟日本人见过真章。
当着黄八妹的面,莫敌把这种做法的好处细细讲述了一番,最大的好处是自己的损失少,还能够最大程度的杀死敌人,作战,并不在于自己一个单位能杀多少敌人,而在于在最大保全自己的基础上,成为整个作战计划中的完美一环。随着部队的增多,莫敌也开始考虑整体利益,只是他的出发点和落着点与军委会总参谋部大有不同,参谋部动不动就以牺牲某些单位为代价来取得全盘的胜利,莫敌则没有这么多人去牺牲,就只能在空间和时间上做文章,争取获得最大的利益。
黄八妹听懂了,一个劲的点头,李本一想了好一会,虽然不是很懂,还是同意照办,他知道莫敌的脑水够用,十年前在南京,莫敌一个人胆敢与十来人游斗,最后还能收拾对方,十年过去了,越打越有水平,听莫敌的不会错。
在狗脸山上找了一个避风的山沟,李本一的人弄了一个临时营地,有了日式大衣,有了日式军服,在唯一可以显示身份的国军帽子外面,套了一个日式钢盔,一些战士还把日本人帽子上的屁帘也沿用了下来,这两块破布作用不小,夏天能遮阳冬天能挡风,这么一打扮,一个如假包换的国军正规团,怎么看都像是小日本军队,广西人个子普遍不高,与日本人相当的形似。有了被子,还有脚上的大头皮鞋,烤着篝火,这一夜熬得并不十分艰难,他们经历过冬泳钱塘江,又光脚穿草鞋走了百多里路,与那种艰难的环境中相比,熬上个一两夜,不算什么。天亮了,吃上一顿热呼呼的稀饭送馒头,战士们又变得生龙活虎。
找了条过河的小桥,李本一的人离开了公路,去到南苕溪的对岸,在狗脸山的南苕溪大弯的北岸布下了阵地,单等日本人的辎重船到来。为了防备日本的辎重船间距较远,李本一把埋伏的阵地弄得比较长,在两百来米的河岸边布置了狙击口。
一直等到中午,才看到日本人的队伍出现在东边的山口。
一直到日本人的步兵消失在西边的目光尽头,才看到二十来只小船从下游慢慢的撑上来。
“团长,是民船,日军征集的是我们老百姓的小船。”1038团的一营长对李本一说:“团长,怎么办?弄得不好,会误伤我们的百姓。”
李本一也觉得有点棘手,打日本人打中了我们自己的老百姓,这是他不能接受的。
“先看看,一条船上有多少个日本人。”李本一说:“如果日本人不多,我们想办法几个打一个,先把日本人打死,再喊话,让百姓把船靠到我们这边。”
船越来越近,看得清楚了,才知道,问题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难搞,除了第一条船和最后一条船有日本人押船,中间的船上都是船工。船装得不轻,吃水不浅,船工都在奋力的撑着船,长长的竹篙深深的插进水底。押船的日本人也不多,第一条船上有十来个,最后一条船上有十来个。江风冷洌,日本人都搂着枪坐在船里,一动不动。
“尽量选一些有眼法的弟兄开枪,最好不要打到撑船的老百姓。”李本一说。他是神枪手,手下的神枪手也不少,还都是参加过淞沪大战的老兵,凑合上百八十个有准头的枪手不难,对付二三十个鬼子,几把枪瞄一个,原则上枪响过后,很难留下活口。也正是因为李本一的士兵枪法不错,才成为171师在陈家行活下来最多的一个团,第七军军长周祖晃曾赞扬1038团为神枪团,对于这一点,李本一充满了得意。
第(2/3)页